“中船系”重組加速!
9月2日晚,中國重工發布關于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中國重工與中國船舶正在籌劃由中國船舶通過向公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中國重工。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中國重工自2024年9月3日開市起開始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在市場人士看來,此舉至少有三大積極意義:深化重組整合,規范集團內船舶總裝業務同業競爭,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抓住行業機遇,打造世界一流的船舶制造企業;為建設世界一流海軍提供高質量保障。
早前,中國重工還發布了一系列有關資產收購的關聯交易公告,旨在增強產能滿足生產經營需要,以應對當前造船業訂單量的持續增長。
解決船舶總裝業務同業競爭問題
據了解,自兩船聯合重組以來,中國船舶集團聚焦黨和國家賦予中國船舶集團的責任使命,優化現有科研生產體系和能力布局,對原屬兩大造船集團的科研與生產資源進行整合。
船舶總裝作為中國船舶集團軍民船業務的核心業務,主要由分屬原兩大集團的上市公司中國船舶(600150.SH)、中國重工(601989.SH)承擔。中國船舶、中國重工經過多年發展深耕,均形成了涵蓋船舶制造、船舶維修、機電設備等船舶總裝全產業鏈生產制造體系,面向海洋安全、深海科學研究與資源開發等戰略任務需要,持續推出全球領先的軍民用產品。在此背景之下,中國船舶、中國重工在船舶總裝領域業務重合度較高,構成同業競爭。
本次重組旨在響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指導思想,完成國資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關于做優做強國企主責主業提出的要求,解決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之間在總裝業務領域的同業競爭問題,整合融合科研生產體系和管理體系,推進各成員單位專業化體系化協調化發展,實現深化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落實落地,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打造世界一流的船舶制造企業
在業內人士看來,本次重組將整合中國船舶、中國重工的優勢科研生產資源和供應鏈資源,促進造修船先進技術的深度融合升級,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中國船舶、中國重工及下屬企業深化改革,改善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實現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
本次重組完成后,存續上市公司將成為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手持船舶訂單數均領跑全球的世界第一大旗艦型造船上市公司,后續將憑借強大的科研創新實力、先進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制造工藝、豐富的產品結構和生產線,抓住行業機遇,提升全球行業影響力,持續引領全球船舶工業發展,為中國船舶集團建成世界一流船舶集團、成為全球船舶行業的領軍者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次重組也將為建設世界一流海軍提供高質量保障。業內人士分析,此舉將全面整合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的軍用艦船裝備研制體系,推動軍工核心能力的全面躍升,深化落實黨和國家在嚴峻的外部環境下聚力興裝強軍、實施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綱要,滿足人民海軍對于遠海防衛裝備、近海防御作戰裝備、兩棲攻擊裝備等高端海軍裝備的需求,擔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任,為建設世界一流海軍提供一流裝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堅決當好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
央國企并購重組活躍
去年以來,特別是新“國九條”出臺以來,證監會多措并舉激發并購重組市場活力,進一步優化重組政策環境。
具體舉措包括:提高重組估值包容性,支持第三方重組的交易雙方自主協商是否約定業績承諾,支持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并,出臺定向可轉債重組規則,完善重組“小額快速”機制,延長發股類重組財務資料有效期,建立健全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硬科技”企業并購重組“綠色通道”,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收購優質未盈利“硬科技”企業,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開展產業鏈上下游的并購整合,鼓勵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提質增效、做優做強,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央國企上市公司在并購重組市場中表現活躍。如,8月6日,中航電測發行股份購買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的交易事項獲證監會注冊,交易作價174.39億元。再如,中鎢高新7月5日發布公告稱,中鎢高新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并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隨著國企改革持續深入推進正規實盤配資門戶網,以及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導向下,科技型央國企實施的產業并購或將引領下一次并購熱潮。”國金證券政策與ESG首席分析師楊佳妮分析稱。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配資網站觀點